"5月2日,海上风大浪急,我是从渔业电台听到了气象局发布的大风蓝色预警信号,便提前从海上回来。现在想想还真是后怕。"这位姓薛的船主,家住山东省青岛市薛家岛,此番与大风"躲猫猫",让他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损失。而薛先生并不是第一位从当地发布的气象信息中获益的市民。在青岛,很多人都知道,便捷、及时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是当地打造" "?它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、分析、整合城市资源,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、准确的反应,为公众创造低能耗、绿色、和谐环境,并提供便捷、高效服务的"新城市形态".就在前不久,青岛市正式被科技部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国家"智慧城市"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。而构建"智慧城市",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"智慧"地应对气象灾害给城市带来的影响。
记者了解到,为了适应 "智慧城市"的建设和发展,满足"智慧化"气象服务需求,市气象局提出,努力整合和优化气象资源,充分利用气象高科技服务手段,做到对各种气象服务需求反应迅速、准确。在近期举行的世园会、APEC会议、国际极限帆船赛等一系列活动中,市气象局以"智慧城市"的标准出发,在预报服务、探测保障、防雷及人影服务等多方面做到了"响应及时、服务高效".
"气象部门在自然灾害监测、预测,以及安全事故衍生、次生灾害监测过程中将发挥主力军作用。"市政府应急办主任张建刚如是说。他希望,气象、水利、林业、海洋、环保、国土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,为"智慧青岛"提供高效应急服务保障。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,目前已经建成的16套交通自动气象站,正在为全面升级监控及智能化管理能力的"智慧交通"系统提供重要保障。
让一个充满智慧的城市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,绝不能仅仅依靠灾害来临时的预报预警。市气象台副台长耿敏说,"'智慧化'的气象服务,将更加关注民生,在气象事业发展和气象科技不断创新的同时,我们更加强调民众对气象灾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,使民众关注气象、接近气象、热爱气象。"
在未来,青岛这座"智慧城市"会按照一个城市信息资源中心、三个服务平台、三套保障体系和二大智慧经济着力点的"1332"总体架构建设。在一套极其科学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下,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将有更加出色的表现。